專家團隊
國杰講堂(自然)
國杰大講堂專家名單
(自然科學部分)
(自然科學部分)
類別 | 序號 | 姓 名 | 工作單位與職務 | 演講題目 | ||||
生態文明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|
123. | 倪維斗 | 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大學教授、清華大學原副校長、現教育部科技委員會主任 | 中國能源的挑戰與戰略;技術創新與體制創新-從節能減排談起 | ||||
124. | 錢 易 | 中科院院士,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,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,人大環資委副主任,水環境工程著名專家。 |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| |||||
125. | 金 涌 | 中國工程院院士,清華化工系教授、博導 |
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; 理念·實踐·創新 |
|||||
126. | 賀慶棠 |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學教授、博導;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、中國老教授協會原副會長,原林業部科技委常委 | 生態文明建設 | |||||
127. | 何建坤 | 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,核研院教授 | 中國能源革命與綠色低碳發展的形勢和戰略 | |||||
128. | 錢俊生 |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| 堅持綠色發展,建設生態文明現代科技的巨大成就 | |||||
129. | 張孝德 |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| 生態文明 | |||||
130. | 井文涌 |
曾任清華大學環境系系主任、教授 國杰研究院前任院長 |
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| |||||
131. | 劉雪華 |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生態學教研所所長,副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 |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 | |||||
132. | 郭立新 |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處 | 構建人與自然和諧,建設美麗中國 | |||||
133. | 馬栩泉 | 清華大學核研院教授 | 控能及其應用 | |||||
134. | 溫宗國 |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,兼任生態文明研究中心秘書長、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。 | 節能減排技術管理與政策分析;環境互/物聯網技術與系統集成開發 | |||||
節能減排與綠色建設 | 135. | 劉于鶴 | 國家林業部科技司司長、副部長 | 中國森林經營研究 | ||||
136. | 李怒云 | 歷任國家林業局造林司正調研員、總工程師、副司長等職。 | 應對氣候惡化與碳匯交易 | |||||
137. | 王漢杰 | 氣象學院兼職教授,博士生導師,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,應用生態研究所單位兼職研究員 | 節能減排與綠色建材 | |||||
138. | 張人佶 | 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生物制造工程研究所副所長 | 3D打印技術與第三次工業革命 | |||||
139. | 方裕章 | 華北科技學院教授、原系主任 | 礦業安全 | |||||
新能源新材料 | 140. | 吳宗鑫 |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研究院教授,學術委員會主任。 | 能源戰略和政策 | ||||
141. | 劉原忠 |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 | 核輻射,核電站 | |||||
142. | 梁 吉 | 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、博導 | 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高添加高附加值利用 | |||||
143. | 胡鑫堯 |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 | 現代化學與學好化學的基本方法 | |||||
144. | 黃 勇 | 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,博士生導師 | 非金屬材料應用 | |||||
145. | 張永良 | 清華大學 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 |
波浪發電新技術研究 波浪能海水淡化技術 |
|||||
城鄉建設 | 146. | 高冀生 |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設計研究院,教授、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| 建筑設計與規劃 | ||||
147. | 秦佑國 |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| 《建筑、藝術與技術》 | |||||
148. | 唐學山 | 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行業協會主席,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| 城市景觀設計 | |||||
149. | 楊賚麗 |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| 城市園林綠地規劃 | |||||
未來科技 | 150. | 吳 澄 | 中國工程院院士,清華大學教授 | 中國制造2025 | ||||
151. | 張景安 | 科技部秘書長、科技日報社社長 | 未來科技與高科技產業 | |||||
152. | 陳 懇 | 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、博導 | 智能機器人 | |||||
153. | 施路平 | 清華大學教授,類腦計算中心主任 | 類腦計算系統 | |||||
154. | 吳建平 | 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計算機系教授、博導 | 下一代互聯網 | |||||
155. | 覃 征 | 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,教授 | 信息處理與信息融合、移動電子商務 | |||||
156. | 黨安榮 | 清華大學教授,博士生導師 | 空間信息技術、遙感技術原理及其規劃應用 | |||||
157. | 張人佶 | 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生物制造工程研究所副所長 | 3D打印技術與第三次工業革命 | |||||
158. | 周遠翔 |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、博士生導師 | 電的傳說,電 | |||||
智能與 信息 |
159. | 鐘義信 | 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,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 | 人工智能與智慧城市 | ||||
160. | 馬 嚴 | 北京郵電大學網絡技術研究院教授,信息網絡中心主任。 | 互聯網+與百姓生活 | |||||
161. | 靳東濱 | 中國電信集團,副總工/教授高工 | 智慧城市理論與實踐 | |||||
162. | 何慶立 | 信產部電信研究院3G辦公室主任及院科技委秘書長 | 互聯網+引領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與創新 | |||||
163. | 陳 禹 | 中國人民大學,院長/教授 | 信息時代新的經濟管理理念 | |||||
164. | 楊培芳 |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, 教授級高工。 | 互聯網+社會經濟變革的新風向標 | |||||
165. | 林金桐 | 北京郵電大學校 長/ 教授 | 光網絡與光信息處理技術 | |||||
166. | 郭維均 |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 | 智慧城市 | |||||
167. | 張杰夫 |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| 互聯網+時代的教育 | |||||
航空航天 | 168. | 楊利偉 |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,特級航天員?,F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。 | 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 | ||||
169. |
郭寶柱 |
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、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科技委主任 |
中國的空間活動(航空) |
|||||
170. | 周自強 |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| 錢學森先生留學報國的燦爛人生 | |||||
171. | 陳 光 |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 | 先進航空發動機技術特點與研制難點 | |||||
172. | 田 蒔 |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航空材料與工程學院教授 | 先進航空材料/工藝支撐我國航空制造業騰飛 | |||||
173. | 何麟書 |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宇航學院教授 | 談談空天飛機 | |||||
174. | 范玉清 |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授 | 大飛機發展趨勢及其關鍵制造技術 | |||||
175. | 張振鵬 |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宇航學院教授 | 火箭發動機現狀與發展 | |||||
176. | 趙文利 |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,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老教授協會副會長、北航老教授科普報告團成員。 | 航天母艦載飛機 | |||||
177. | 周亮忠 |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政委、航天員保健師 | 科學養生與健康 | |||||
178. | 郭建寧 | 科技委常委,多年從事衛星應用工作,在我國的衛星高動態自主導航,人在回路中的電視圖像制導巡航導彈。 | 中國航天的未來發展;中國航天工程技術展望 | |||||
179. | 周曉飛 |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常委兼秘書長,組織發射過神舟三號至神舟六號飛船;現兼任某軍用衛星工程總設計師。 | 中國衛星發展現狀及展望 | |||||
180. | 于登云 | 科技委副主任,兼任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和高分四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 |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歷程與成就 | |||||
181. |
陳懋章 |
航空發動機專家,中國老教授協會科教興國貢獻獎獲得者,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老教授協會會長。 | 科學精神是創新的靈魂,科學思維是能力的檢驗 | |||||
182. | 田如森 | 《太空探索》雜志社社長,科普作家 | 太空探索;航天夢、強國夢——航天科普知識 | |||||
183. | 欽天鈞 |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育種研究中心主任 | 中國航天誘變育種回顧與展望 | |||||
184. | 楊俊華 |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| 錢學森與宇航事業 | |||||
185. | 曲建偉 |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航天育種中心副主任、總工程師 | 航天搭載與航天育種 | |||||
186. |